Becoming Jane(上):流暢的電影語言

看這部電影,是出於對《傲慢與偏見》的情有獨鈡,但那更多的是出於對故事本身的喜愛,而不是對作者的欣賞。《Becoming Jane》這部電影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位終生未嫁,卻寫出流芳百世的作品的英國最著名女作家之一。

對於不熟悉奧斯汀生平的人來説,這也算是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了。故事的主綫頗尊重歷史,細節雖是虛構,但每一筆都精彫細琢、配合優美的畫面和音樂,讓故事豐富而緊湊。

電 影最出彩的是畫面和音樂天衣無縫的結合對情節的烘託。比如一開始便用優美的特寫將觀衆帶入英國鄉村寧靜的清晨,山霧靄靄、流水潺潺、星期天一早,家人都還 在睡覺。而這一切卻被簡突如其來的靈感化作的琴鍵上的音符給打亂。一時間院子裏雞飛狗跳,豬圈裏的母豬彈了起來,正在上樓的女傭被驚的打翻了水盆、家裏人 全被吵醒了,聾啞的弟弟當然不會被吵醒,可是掛在牆上的帽子被震掉了,姐姐和未來的姐夫從屋裏衝了出來:
“怎麽回事?”
“是簡”
忽然意識到彼此都還穿著睡衣,兩人面帶羞澀的回到各自房間。
倚在窗邊看書的表姐會意地笑笑。
母親被吵得從床上坐了起來:“簡——”然後無奈的對丈夫說:“噢,得給這丫頭找個婆家了。可誰配得上她呢?沒人,都怪你。”
“(我)是追求完美的典範。”父親回答。
一分鈡,家庭所有成員依次出場,人物性格也初現端倪。

簡 和湯姆在樹林裏偶遇那一場,那時湯姆因爲試槍走火,不得不放棄打獵,只能在泥濘的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的“欣賞”鄉村景色。這樣的場景,配合著跳躍且有些滑 稽的音樂,頗能表現出玩世不恭的湯姆被叔叔從繁華的倫敦“發配”到窮鄉僻壤的無可奈何。這時同樣的旋律,突然變得舒緩、且配上低音大提琴,慢鏡頭特效中, 一只纖細的手出現在鏡頭中,鏡頭搖移,我們看到簡出現在畫面裏。

兩人告別舞會那場也頗爲精彩。黃昏、憧憧樹林、昏暗中分不明輪廓的雕塑、 來來往往的馬車將視線牽引到舉行舞會的莊園。長笛、小提琴、鋼琴,舒緩而哀傷的旋律。沒有一句臺詞,音樂漸漸變成了主角,主宰那一刻氣氛的營造——無論馬 車是多麽華麗,衣裝多麽優雅,不管舞池多麽喧囂、一切都因爲別離,而成爲傷感的交響。下馬車擡頭的瞬間,一個等待的影子從窗前閃過,是他嗎?走進大廳,眾 裏尋他,重重疊疊的影,最終遇見的卻是那個有錢卻唯唯喏喏的紳士。然後不得不百無聊賴的舞蹈,隨著音樂深深淺淺的步調,直到旋律從低沉轉向高潮、峰迴路 轉,旋轉中竟看見了他,於是心無旁騖,剩下的曲子成了他們二人的獨舞——這一段被很多人看作是最動人的情景之一。

筆者對這部電影的攝影和音樂實在是非常喜愛,不光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音符都精彫細琢,更難能可貴的是彼此之間的聯繫和配合是那麽天衣無縫,又不喧賓奪主。

整部電影場景的銜接達到絲絲入扣的境地。如果每一個場景是一張畫布,那臺詞或者音樂就在其中穿針引線——完整的一句臺詞,上半句還熱熱鬧鬧的在這個場景演奏,下半句已經到了另一個場景,邏輯上的順理成章,加上考究的畫面,讓情節的發展毫無突兀的感覺。

比如拜訪了有錢人衛斯禮先生,雖然母親極力撮合他倆,但簡卻對他的懦弱不屑一顧:“他那點財產可買不了我”
“甚麽能買得到你呢,表妹?”
畫面拉近到簡的特寫,攝影師卻故意虛焦,畫面馬上切到同樣虛焦的格鬥場,定格之後,男主人翁湯姆•勒夫洛伊德先生出現了。

第 一次社交舞會,湯姆兩次邀請簡跳舞,回家的路上,簡的哥哥,也是湯姆的朋友提醒簡要小心,因爲湯姆“名聲在外”(指他平日裏狂放不羈)。簡說:“放心吧, 這是個令人生厭,目空一切,傲慢無理,趾高氣昂,難以忍受, 粗俗魯莽的人……”話未說完,畫面轉到酷愛寫作的簡憤憤不平的把這些形容詞寫在紙上。

更 經典的是簡放棄私奔回到故鄉,衛斯禮先生反而更加尊重簡,違背姑母的意願,邀請簡去河邊散步,這時兩人已不再有婚約的糾葛而是平靜的朋友,簡告訴衛斯禮從 此以後會靠寫作來生活,她的人物,在經歷過一些小麻煩後,都會得到他們所想要的。衛斯禮說,好人有有好報,“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(這是普世公認的真理)。”而這後半句正是《傲慢與偏見》開篇的第一句話(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,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,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.”)下一個鏡頭與臺詞不用説,自然是簡開始埋頭創作《The Fist Impression》——《傲慢與偏見》的前身。按電影的情節,簡的羅曼史已經劃上了休止符:爲了自己的信念和堅持,拒絕了有錢紳士的求婚,和他成爲了 朋友﹔爲了所愛人的家庭,放棄了私奔,和他成爲了陌路。此時的簡,正式開始了她的創作生涯。

美中不足的是電影裏面一些“不合時宜”的情節 和鏡頭,比如兩人在湖邊親、吻,尤其還是簡主動的,這在那個時代根本是不可能的,特別是像簡這樣在鄉村長大、觀念保守的女孩。另外電影中引述《湯姆•瓊 斯》的一些片斷,不光沒有表現出這本小説的真實價值,和電影中情節也並無太大關係。電影中簡承認”Morality”(Morality原意“道德”,這 裡翻譯成“價值觀”應該更加準確)是她不大能接受的部份,理由是:“真實生活中,壞人未必有壞結果,而小說應該展現事實,展現人物真實的情感。”也就是說 她當時不讚同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,認爲小說也應該真實的還原生活(影片最後她改變了看法,決定給她的小説選擇“好人終有好報”的結局了)。這些恐怕和電影 裡引述《湯姆•鐘斯》中一些慾望的描寫毫無關係吧。或許時下的風潮是電影裡沒有一些關於性的鏡頭恐怕“難成氣候”。對於肩負著表現兩百多年前傳統英倫鄉村 生活的編劇和導演,能變著法的摻進這些東西還真是煞費苦心。
神洲电影制片厂 http://www.shenzhoufilm.com/sz/gb/2008/06/23/a195.html 2008-6-23 22:59